近日,随着学校陆续复课,学生们的体育活动也陆续恢复。面对课业的压力,一直以来我国青少年缺乏足够的锻炼,许多学生甚至锻炼时间严重不达标。有资料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主要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33%存在不同程度健康隐患。
那么,作为学生,是否应该在日常中重视锻炼,又应该如何结合自身做到科学的锻炼呢?
经常锻炼好处多多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经常锻炼对儿童和青少年的各个器官功能都有提升作用,比如这次和新冠肺炎有关的心肺功能等,通过适当和有益的健身,都能够对身心有很好的促进作用。2019年WHO国际卫生组织公布了儿童运动指南,5岁之前的儿童要求每天有3个小时的身体活动时间,6岁之后的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要有中等强度以上的身体活动1小时。
然而,根据调查,由于缺乏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体质监测和干预体系,我国青少年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学生不足30%,有些学生上了十多年的体育课,却没能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为了督促学生们动起来,早在2007年我国就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2010年出台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此后,国务院办公厅、教育部等多次发文,无一例外地要求切实保障体育课时,严格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
科学锻炼事半功倍
那么,青少年如何运动才安全有效呢?首先,记者了解到,应该结合实际全面锻炼,根据自己的健康状况和身体素质,选择易行实效的锻炼项目,如游泳、跑步、骑自行车、健美操等。只有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身体各部位才能均衡发展,单项锻炼只会使肌肉发育不均衡,甚至会发生畸形。
其次,应该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坚持锻炼不但能增强体质,还能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运动量要根据自身的条件从小到大、大中小结合,有节奏地增加。只有逐次加大运动量和不断提高动作的难度,才能得到良好的锻炼效果。运动时应进行密切的自我监控,包括运动后精神是否良好、疲劳恢复速度是否较快、睡眠质量如何、食欲是否正常、运动前后脉搏测定等。
最后,对于青少年来说,运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比如检查场地器材,注意场地是否平整,注意加强自我的保护,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记者 闫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