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城轶事】“石油”名称缘何而来?

关键词:油城轶事

  “石油”这个名称由来已久,人类很早就有对它的记载和应用,在“石油”一词出现之前,国外称石油为“魔鬼的汗珠”“发光的水”,现在普遍认为,“石油”一词源于我国古人的智慧,石油名称的由来,你知道吗?

  关于石油的生产和应用很早就有记载,晋代《博物志》称:“酒泉延寿县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为沟,水有肥如肉汁,取着器中,始黄後黑,如凝膏,然极明,与膏无异。甚佳,彼方人谓之石漆”。唐《酉阳杂俎》记载:“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古人把这种漆黑膏状能用于照明的东西称为石漆、石脂水、火井油等。

  最早提出“石油”一词在公元977年中国北宋学者李昉编著的《太平广记》,将其正式命名为“石油”的是中国北宋杰出的科学家沈括,他在著作《梦溪笔谈》中对石油描述为“生于水际砂石,与泉水相杂,惘惘而出”。说起沈括命名石油,还有个小故事。

  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的一个隆冬季节,沈括调任陕西延州当知州,下马进城时,只见延河两岸炊烟袅袅、热气腾腾,这引起了沈括的注意。要知道古时候都是用柴禾烧火,此时正值大雪封山,柴禾来源艰难,这么多百姓舍得这么烧?沈括上前了解才知,当地人管这种粘稠似漆的液体称之为“石液”。更让沈括惊奇的是:这种“石液”燃烧起来比麻杵还旺,发出的热量极大。

  沈括决定亲自去找找“石液”从何而来,在哪采集。按照百姓的指引,沈括找到了“石液”源头,发现这种粘稠似油漆的液体和泉水、沙石混杂在一起,从岩石缝隙中漫漫溢出,漂浮在山涧小溪的水面。“这油不正是从石头缝隙里流出来的吗?那就该称之为‘石油’!”沈括考察了这种油的产状、性质以后,把它命名为“石油”,他还在《梦溪笔谈》中说:“鹿延境内有石油,旧说高奴县出脂水,即此也”。

  石油的名称来历未必统一,但古人如此早就能发现这一新事物并加以应用却是事实,我国古人的智慧可见一斑。

(记者 魏安栋 衣笠玮)

(责任编辑:刘洁宁)
我要发言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