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帆满春潮涌——2019年全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综述

  发展路上,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过去一年,黄河尾闾大潮涌动,改革强力推进。过去一年,渤海之畔号角吹响,发展蹄疾步稳。

  从越来越便捷的政务服务到越来越完善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体系,从更有力度的产业扶持政策到更有温度的惠民政策,从乡村振兴战略的新成效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果……过去一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全面深化改革的稳步实施。

  2019年,我市认真贯彻中央改革部署,全面落实省委改革要求,紧紧围绕新时代东营发展的目标定位,坚持规定动作做到位、自选动作有创新,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持续发力,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为东营新时代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一年来,全市80项重点改革任务和40项制度创新课题全面完成,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体系建设、国有企业整合重组、流程再造等重点改革有序推进实施。在实践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改革典型:刑事执行人权保障中心建设等19项改革典型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危化品道路运输监管、职业农民职称评定等一批制度创新经验被省里发文推广;61项上级试点落户东营,10余项试点经验被国家和省推广。

  高位推动破难题 制度创新强供给

  高度决定格局,格局决定未来。

  全面深化改革涉及面广,是系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过去一年,我市坚决落实抓改革第一责任,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和体制机制障碍,确定一批重大改革任务,由市领导牵头推进。党政“一把手”率先垂范,直接牵头压力最大、困难最多、情况最复杂的改革事项,有力推动了改革落地落实。

  高位推动,全市协力。市委书记、市委深改委主任李宽端带头研究谋划新旧动能转换、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重点改革事项,推进改革落细落实;亲自牵头“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重点改革课题研究,出台了11个配套文件。市委副书记、市委深改委副主任、市长赵志远亲自调度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居民健康卡和社保卡“两卡”融合等重要改革任务实施,协调解决困难问题。其他市级领导根据各自分工,带头研究谋划推动相关领域重点改革,并实现预期目标。各县区、开发区都参照市里模式,分别明确了领导同志主抓的改革事项,压实主体责任,拧紧责任螺丝,全市上下形成了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浓厚氛围。

  制度创新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流程再造是制度创新的“牛鼻子”。过去一年,我市勇于自我革命,围绕环境建设加快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一网通办”,加快构建“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审批事项少、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群众获得感强”的营商环境。最大程度压缩审批时限。企业开办由3个工作日压减至1个工作日;不动产转移登记、抵押登记业务可在2个工作日内办结;全流程审批事项精简至63个,比国家和省分别减少20个、10个;重塑11类项目审批流程,全过程审批时间控制在90个工作日以内,比国家和省规定时间分别缩短30个、10个工作日。推出“拿地即开工”审批模式,社会投资项目从取得参与土地使用权竞拍证明到获取施工许可证,政府审批时间不超过20个工作日。在全省率先建立政府解决企业难题直通车制度,组织开展“百名局长服务百家企业”“银行行长走进百家企业”等活动,2019年帮助企业解决困难问题412件。出台意见弘扬企业家精神、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明确了25条“真金白银”干货实货,进一步倡树“为企业服务就是为发展大局服务,为企业家站台就是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站台”的理念。

  平台是发展的有效载体。聚焦平台建设加快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我市制定了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加快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东营港经济开发区、垦利经济开发区作为改革试点进展顺利。全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挂牌成立,利华益维远化学等7家院士工作站获省科技厅备案,油地校共建东营科学城、石油大学高等研究院和东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建设进展顺利。将33家市属国有企业重组整合为4家市管企业集团和2家非市管企业,放大国有资本效应,增强市属国有企业综合实力。

  项目建设是发展的“生命线”。我市围绕项目建设调整优化工作流程,建立“四张项目单子”调度机制,将市重点项目、市政府投资项目、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民生实事“四张单子”,纳入市政府专项督查,每月调度通报。建立每月经济运行分析联席会议和会商制度,建立重大项目滚动督查、并联审批等机制,落实重点项目市级领导包靠和“3+N”重大项目会商机制,分层次分领域解决项目推进中的困难问题。

  动能转换蓄动力 改革发展增质效

  改革愈深,活力愈足,动力愈强。

  过去一年,随着改革不断深化,我市发展活力十足、动力强劲:

  全市“四新”经济投资占比达到42%,新材料产业营业收入增长45.8%,生物医药产业利润增长90%;

  15家企业入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家企业创建为省“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

  全市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682家、2471家、1705家,4家企业入围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强;

  ……

  一系列关键领域改革举措的稳步实施,持续推动我市全面深化改革走深走实,为我市发展赢得了主动和优势。

  过去一年,我市围绕构建“5+2+2”现代产业体系,编制了橡胶、石油装备、有色金属、新材料、生物医药等产业集群规划,根据规划制定政策、搭建平台,培育和引进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特别是突出抓好石化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理清了产业转型方向和路径,以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为牵引,加快构建“一区、一片、多点”发展格局,有序推进地炼企业产能整合,促进高端化工产业安全、绿色、循环、高效、集群发展。

  用好科技创新“金钥匙”,培育改革“动力源”。过去一年,我市实施创新企业提质扩量行动,建立完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信息库,全市科技型企业达到476家,其中221家企业进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出台了技术创新中心管理办法、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等制度规定,规范创新平台建设管理,院士工作站总数达到24家。出台了科技成果转化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管理办法,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充分发挥黄三角农高区创新引领作用,加强与中科院及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的合作,建设黄河三角洲现代农业技术创新中心,新一代智能农机中试研发等3个创新平台投入运行。

  改革与开放结伴同行、相互促进。围绕加快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加大“双招双引”力度,成立了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两个服务中心”,12个市直部门同步设立“双招双引”服务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成功举办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北京恳谈会、青岛恳谈会等系列活动,举办了国际石油石化装备与技术展、国际橡胶轮胎展等重要展会,提升了东营产业影响力。

  农业农村是改革的重点领域。过去一年,我市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推动农业现代化,以工业园区模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着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家。聚力打造7个市级特色示范片区,广饶县大王示范区、利津县陈庄临河示范区创建为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市县乡三级农村产权交易体系不断完善。通过一系列改革举措,全力打造具有东营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生态底色好,发展动力才能持续强。过去一年,我市深入实施生态保护和“四减四增”三年行动计划,落实生态环保“1+1+8”系列文件,大力推行河长制、湖长制、湾长制、林长制、森林湿地长制,加强水气土污染治理,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编制完成自然保护区水资源配置与水系连通总体规划及有关专项规划,科学调度生态用水和补水工作,实施黄河三角洲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坚决打好渤海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持续加强入海排污口排查整治,全方位强化海洋环境保护治理。

  过去一年,我市深入实施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精心打造“醉美”线路,提升了“黄河入海、我们回家”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黄河入海口美景引得游人醉,去年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游客人数增长99.2%,成功创建为国家5A级景区。

  改革举措有温度 改革红利惠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委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市把人民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以实打实的改革举措解决群众所急所盼所需的问题,提高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过去一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建成“多网合一、一网运行”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立了市县乡三级实体化的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将市域统一划分为6098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队伍,把政法、环保、应急、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30多个部门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7大类、445项工作全部纳入一张网格,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在此基础上,融合组建城乡运行综合管理中心,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过去一年,我市按照“精明增长”“精致城市”的理念,制定了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意见、中心城房地产用地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理顺了市和区城市建设管理体制,形成了用制度规范城市建设管理的格局。编制了湿地保护总体规划、湿地城市建设方案等规划文件,持续加大湿地生态修复投入,进一步彰显“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的城市风貌。

  就业是民生之本,教育是民生之基。过去一年,我市全力落实就业政策措施,实现了稳就业,让发展更有底气。不断提高社会救助标准,保障标准位居全省前列。在全省率先出台支出型贫困家庭最低生活保障认定办法。进一步调整理顺中小学管理体制,新建改建城乡中小学30所、幼儿园21所。着力解决城镇普通中小学“大班额”问题,全面消除55人以上大班额。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全市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24名教师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称号。石油大学胜利学院转设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工作有序推进。

  看病就医问题,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意义重大、社会关注度高。过去一年,我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市、县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全面完成,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积极推进医联体建设,我市被确认为国家城市医联体建设试点市。县域医共体建设实现全覆盖,其中东营区、广饶县和利津县被确定为国家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同时,我市稳步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直接让利群众药品加成1.65亿元。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差别化医保支付政策,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为主的多元复合式医保支付方式。一项项民生改革举措,让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

  从严治党全面深入 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在推进改革发展中,市委始终牢牢抓住新时代党的建设着力点,持续提升从严治党能力,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永葆青春活力。

  过去一年,我市坚持“实在、实干、实绩”的用人导向,完善“四看一听”选人机制,制定《关于深入一线跟踪调研、考察识别干部的意见》,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加强干部上挂下派、上下交流任职、岗位交流,加大油地校三方县级干部互派挂职力度,扎实做好“万名干部下基层”选派工作,共选派32支队伍324名干部赴基层挂职锻炼。实施优秀年轻干部专项选拔培养工作,派出第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温州体悟实训。完善招才引智激励政策,制定盘活胜利油田、石油大学人才资源工作方案,推动人才政策向胜利油田、省黄三角农高区全面开放,全年共引进培养市级以上高层次人才230余名。建立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在职党员社区“双报到”制度,从机关干部、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公开选任60名村党组织书记。出台《东营市不担当不作为村党组织书记重点管理办法(试行)》,调整优化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抓好43个农村党建示范片区,对薄弱村开展集中整治。制定出台综合考核正向激励、事业单位绩效考核11项配套制度,优化调整2019年综合考核体系,深入开展“担当作为、狠抓落实”大竞赛、大比武和对标学习温州工作,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比学赶超,形成了东营发展的强大正能量。

  全面推行县区(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和市直党工委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制度、县区(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向市纪委全会述责述廉制度,常态化开展廉政约谈、廉政谈话,深化主体责任项目化推送制度,探索实行分管市领导主导诫勉谈话制度,开展党员领导干部向本单位党员大会述责述廉工作,督促各级党组织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探索建立派驻监督工作机制,稳步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国有金融企业、市属高校(高职高专)纪检监察机构改革和县区派驻机构全覆盖改革。出台《关于查处诬告陷害信访举报为干部澄清正名的实施办法》等制度,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及时为受到诬告陷害的党员干部和单位澄清正名。深入落实《东营市政商交往“四张清单”》《关于在审查调查工作中涉及民营企业应把握的若干要求》等制度,最大限度保护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放眼未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壮丽画卷正在东营徐徐铺展。随着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改革的推进,将汇聚起磅礴力量,推动东营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记者 王俊杰

责任编辑:刘楠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