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开新时代东营发展的新格局——2018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综述之一

  2018年,注定是东营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一年。 

  “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标注了新时代东营发展的新目标,擘画了新时代东营发展的新蓝图。 

  从“想到”到“得到”,关键是“做到”。一年来,全市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凝心聚力,狠抓落实,干事创业的激情高涨,比学赶超的氛围浓厚,东营风雨兼程、步履铿锵,全面拉开了新时代发展的新格局。 

   “‘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是我们必须迈过的一道坎,一定要加快行动、全面发力” 

  2018年6月,省政府印发《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东营炼化一体化区成为我省重点布局的四个石化功能区之一。 

  建设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是省委、省政府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的一项重大举措。东营作为山东石化产业最为集中的市,在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中当核心、当龙头、当骨干,有基础更有优势。 

  2018年,我市加快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聘请高层次专家编制高端石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行动方案,坚持“港区融合、三位一体”的思路,推进能源一体化、物流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消防安全应急一体化、产业产品协同化。同时,深入研究炼化企业整合重组的路径,加快完善“油头化身高化尾”的产业链条。目前,东营正在全力推进对二甲苯、乙烯、己内酰胺等石化基地产业链支撑型项目。 

  鲁北高端石化产业基地核心区建设是我市2018年大力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的一个鲜明缩影。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是党中央赋予山东的重大任务,也是我市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过去的一年,乘着新旧动能转换的东风,我市着力打好“优势牌”,以产业融合为重点,以聚焦发展为方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推进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稳中有进,结构优化、质量提升。

  传统产业“老树生新枝”。抓存量提升,做好“有中生新”的文章,引导传统产业主攻关键设备、先进技术和品牌创建,推动优势传统产业由产业链低端向高端升级,实现高效低碳发展,全面提升产业整体实力。石油化工列入省级支柱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有色金属、石油装备列入省级主导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橡胶轮胎列入省级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主营业务收入过百亿企业达到31家。 

  新兴产业“新苗更茁壮”。抓增量优化,做好“无中生有”的文章,围绕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产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加速膨胀产业规模。实施和储备新旧动能转换第一批优选项目144个,其中5个列入省重点项目,13个列入省优选项目。

  改革是以问题为导向,发展是以项目为导向。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推进产业集群发展要落到具体项目上。2018年,全市上下坚持发展以项目为导向,加快推进86个市重点项目、128个市政府投资项目、93个水气土污染治理项目、10个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这些项目或聚焦“四新”“四化”项目,加快了“四新”经济破题;或聚焦产业链条项目,进一步放大了产业集群效应;或聚焦高端高质项目,明显提升了我市产业层次;或聚焦产业融合项目,促进了融合战略深入实施;或聚焦民生需求项目,显著改善了城乡环境和群众生活。 

  “让来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走了还想来” 

  2018年11月1日至3日,“大美黄河口 浪漫东营行”全国网络媒体采风活动在我市举行。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河海交汇的奇观、美到窒息的红地毯、芦花飞雪的盛景……经过记者们的文字、图片传到了全国各地。生态旅游,成为东营发往四面八方的“金色邀请函”。 

赵英丽/摄

  “黄河从这里入海”,这无疑是一张金光闪闪的名片。坐拥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旅游资源,东营应当也应该成为文化旅游的胜地。按照市委六届四次全会安排部署,我市扎实推进“旅游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坚持以富民惠民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支撑,做大增量、做优存量、做强品牌,力争把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富裕东营的支柱产业、幸福东营的惠民产业和宜居东营的生态产业。 

  品牌是品质的象征、美誉度的体现。为提升东营文化旅游影响力,我市紧紧围绕打造“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定位,推进重点项目,打造精品产品,叫响“黄河入海,我们回家”品牌。 

宋开才/摄

  ——抓创建。推进黄河口生态旅游区5A级景区创建,与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集团——华侨城旅投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赋能管理+精准投资+高品质旅游资源开发”等模式开展合作。 

    ——补短板。启动黄河水城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向省政府提交了设立申请,省直有关部门正在会签意见。建设市旅游集散中心,完成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和用地评估收储等前期工作。 

  ——破难题。借助康华海洋牧场、黄河口海水浴场等项目,开辟海上观河海交汇精品线路,切实解决游客观赏河海交汇难的问题。 

  时间的刻度,清晰记录历史的跨度。过去的一年,我市以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市为抓手,突出重点,集中攻坚,明确50个部门单位224项创建任务,推动旅游由一家“独唱”向部门联动的“大合唱”转变——高标准编制《东营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并通过专家评审;修订出台《旅游景区若干奖励政策》,积极争取国家、省扶持政策,新创建3A级景区8家,4A级景区1家,全市A级景区达到46家;串珠成线,按照政府做线路、企业做项目、政府和企业合力做市场的思路,策划完成多条精品游线,覆盖春夏秋冬主题,全面对接国内(以京津冀为轴线)和省内(以济青潍淄为轴线)主要客源城市……一项项举措正在扎实推进,丰富了城市文化内涵,突出了特色,展示了风采,吸引了远方的客人。

 “让蓝天绿水、大美湿地、文化生态成为我们东营的原始林” 

  2018年10月25日,在国际《湿地公约》第十三届缔约方大会全体会议上,东营荣获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称号,全球仅有18个城市获此殊荣。 

  东营获此大奖,是因为拥有独具魅力的丰富的湿地资源和巨大的生态保护成效。据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我市共有湿地5类14型,总面积45.81万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居全省第一位。全市湿地率41.58%,湿地保护率51.29%,其中陆域湿地面积1807.35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的22%,在全国也十分少见。 

  “湿地在城中,城在湿地中”,市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了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的目标,为东营描绘了一幅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美丽新画卷。为让湿地和城市更加融合,我市成立了相关项目专班,开展了湿地修复项目研究,编制湿地入城三年规划,对中心城现状湿地、河道、水系、湖泊、水库、坑塘、藕田等水面湿地进行改造提升。结合当前湿地现状,我市正在积极打造“三纵三横”,辛安水库片区、耿井水库片区、现代渔业示范区、生态新城片区、胜利街道北部片区等5个湿地特色风貌景观片区,织密中心城生态湿地布局网,提高湿地覆盖率,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各类湿地美景。 

  城市的空间布局水平,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品性以及产业与人的关系,甚至可以从中窥探到城市的未来图景。我市始终坚持规划引领,树立“精明增长”“精致城市”理念,以工程建设和精细管理推动城市环境持续改善,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不断提升城市品质。过去的一年,我市启动了新一轮《东营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起草了《关于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实施意见》,加快构筑“一主、一副、一次三组团、多地区中心”的城市格局。同时,启动了城市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编制工作,在水资源布局、综合交通体系、产城融合、城市风貌特色等方面开展深入研究,着力打造居住之城、生活之城、工作之城。

  建设富有活力的城市,离不开营商环境的打造。去年以来,我市突出抓好“一次办好”改革,公布市直56个部门单位政务服务“一次办好”事项1460项,实现了市级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一次办好”全覆盖。精准协同放权,进一步减少审核层级,简化办事流程,调整市级行政权力事项1288项;向各县区直接放权48项、委托放权84项,实现“就近能办”“全市通办”;向市属开发区直接放权330项、委托放权81项。

(记者 葛铸聪)

责任编辑:刘楠楠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