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城街道:店子村念出致富经 撂荒地变成"聚宝盆"

关键词:利津|凤凰街道|致富

  近日,记者走进利津县凤凰城街道店子村,在村民纪永宝的家中记者看到一台水稻碾米机正在轰隆隆地工作着。记者了解到,这台水稻碾米机是纪永宝前不久刚刚购置的,家里种植的100多亩水稻收上来后直接卖了三分之一,剩下的水稻他便用这台碾米机加工成大米出售。“这样加工后算下来,一斤水稻能多卖4毛多钱。”纪永宝抓了一把刚从碾米机里加工出来的大米,乐呵呵地向记者介绍。

  今年35岁的纪永宝一家原本是贫困户,全家的收入仅依靠家中的几亩小麦、棉花,用他的话说就是“一年忙到头,啥都剩不下”。店子村地处利津县城城郊,近年来村民们纷纷选择去城里打工,村里的土地不少都撂了荒,而且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收成十分有限。

  为了让村中闲置撂荒的土地重新被利用起来,2014年初,店子村村“两委”在一个月内先后召开多次党员群众代表会,制定了村内土地丈量、界定、绘图、户口清理、土地确权、土地整理、土地流转的实施办法,将全村整理出的560亩土地流转到村集体,由村集体统一承包给村内23户种植大户,土地承包收入全部分给村民。纪永宝抓住机遇,2015年他从银行成功贷到了10万元,他不仅拿着这些钱从村里承包了120多亩土地,而且还购置齐全了种子、化肥、机械,一下子成了村里名副其实的种植大户。

  据店子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吕新泽介绍,店子村的土地实行规模化种植以后,土地都用来种植水稻。“以前村民们都主要种小麦、玉米、棉花,没有种过水稻,为了帮村民们学习水稻种植技术,我们聘请了江苏省连云港市的水稻种植能手来我们村帮助发展手撒种水稻种植,降低土地投入成本,邀请青岛农业大学的教授来现场指导病虫害管理,提高土地附加值,每亩纯收入1100元左右。”吕新泽说。

  “今年我光水稻收了15万多斤,卖掉了5万多斤,我又花5000多元买了台碾米机,剩下的这10万多斤水稻准备加工成大米慢慢卖,正好现在也是农闲时候,按照一斤水稻加工完多卖4毛多钱算,这10万多斤大米我自己加工后都卖出去的话能比直接卖水稻多收入4万多块钱。”纪永宝向记者这样算了一笔账。

  就这样,店子村将村内的撂荒地变成了“聚宝盆”。除了“致富经”念得好,店子村在村级事务管理上也有一套经验,2014年,店子村按区域划分为19个网格责任区,由一名党员和一名群众代表共同组成网格员,在征集群众意见、为民代办事项、联防联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店子村在公墓建设、村庄绿化、移风易俗、公益活动、高效农业等方面都走在了利津县前列。

  如今的店子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出去打工的村民富了,“留守”村中的种植大户们钱袋子也鼓了,家家户户奔上了致富路。2016年全村人均纯收入18500元,店子村也被评为了“省级文明村”。(记者 陈莎莎 通讯员 张聪聪)

(责任编辑:武方圆)
我要发言

便民信息

东营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东营日报社所有,东营网拥有东营日报社所属《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电子信息网络发布、出售与转载权利。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东营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东营日报、黄河口晚刊、东营网”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东营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热点推荐